第八周大讲座——人人可当科学家

2012-04-26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讲座名称:人人可当科学家
讲座老师:上海市位育中学 陈凯老师
讲座时间:2012年3月27日下午1:00 - 2:00
讲座地点:第一报告厅

【讲座宣传与广告】
每个人都可以为科学研究作出贡献——也许是在外出旅游的时候、或宅在家上网的时候、或在打电子游戏的时候、或什么事情也不做的时候。无论是否经过专业的训练,人们都能够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到某些特定的科学研究项目中,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都可做科学家。本周我校请来了徐汇区中青年骨干教师,骏马奖获得者,上海市教委科研室(信息科技)中心组成员陈凯老师开设讲座《人人可做科学家》。

 

p1040719_副本.jpg

 

p1040720_副本.jpg

 

    周二,我听了陈凯老师的讲座,我非常喜欢他的讲座,这次有求知卡我立刻去学习委员处拿了一张。这次讲座的内容是关于自己能在家里做的实验,真的令我大开眼界,原来足不出户也能参与那些很神奇的实验,甚至可以帮助去寻找外星人。通过这次讲座,我改变了对“科学实验”这个词的看法,原来我以为科学实验只有那些科学家才能做,是很严肃的,其实,每个人都能去成为这样的一个科学家。这次讲座真是让我收获颇丰。(13届 秦斯洲)


    这次,我去听了讲座《人人可当科学家》。主讲老师用幽默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几项有趣的平民科学研究项目,比如“在家寻找外星人”、“数鸽子”、“蜻蜓集结目击者”等等。这些项目中产生的数据将由超级计算机计算。不能不说,这些项目对正规科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贡献。也让我们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并不是所有的难题权威都能一一破解,甚至于有时还需我们民众的帮助。也许下一个因此而著名得平民科学家就会是我们呢!(15届 15771)


    本周二中午我听了位育中学陈凯老师的讲座——人人可做科学家。讲座长1小时,但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陈老师准备了很多内容,讲得也十分生动有趣,极大的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这次讲座也令我印象很深。
    讲座开头一段时间,陈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两个名词——民间科学家与公民科学家。他介绍了这两者的差别,讲了许多民间科学家喜欢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或者相对论是错的而发生的许多有趣的故事,以及普通人是如何发展而成为专业科学工作者的。陈老师讲得幽默风趣,也让我们更加专注地听他讲我们力所能及能够参加的一些活动。
    陈老师接着介绍了SETI@home在家寻找外星人计划, 这是NASA全球计划之一, 这个计划就是射电望远镜Arecibo接受类似外星人的无线电信号,我们其实只需要登录他们的网站,然后在连接互联网时下载大约330KB的数据包和软件,然后利用处理器空闲时间计算。我们不需要花很多精力,但这其实就是在帮助科学家们进行数据处理。陈老师还介绍了其他的许多活动,比如寻找小行星,主要是我们根据图片判断那些行星在运动,分析他们的轨迹,再传上网,这项活动是科学家们为了研究未来的几年中是否有小行星会撞上地球,来保护我们的地球;以及帮助科学家们排列基因、记录结群动物出现的位置……这些活动中有些是游戏,有些我们并不需要做太多的事,但却能帮助科学家处理一些数据和图片,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其实也是做了一些科学家做的事情。
    经过这一堂课,真的令我大开眼界,对寻找外星人的计划我尤其感兴趣,我准备去它官网上下载软件尝试体验一下。陈老师讲的每样东西我之前都没听说过,原来我们是那么贴近科学,只要我们愿意去做,我们人人都可以当一名科学家!(13届 陈昀亮)



    这是我本学期第二次听讲座了,可从讲课风格,语言,及内容来看,我还是更加喜欢第二次讲座——“人人可做科学家”。人人可做科学家——这一与电脑毫无关联的科目,被一个电脑老师说的有声有色,不禁让我佩服。这次讲座为我们介绍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民间科学家的活动:在家寻找外星人(SETI)、银河系里找泡泡、数鸽子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还给我们列举出了耐力指数、趣味指数等数据,使我们对活动更加了解,我也一回家就下了“在家寻找外星人”的软件。另一点让我难忘的方面是其幽默的风格,在介绍中时不时会讲一个笑话,逗得全场大笑。没有个人因素,不是商业炒作,综合以上几点,我认为这是我听过最好的讲座。(15届 方少恒)



    第八周周二下午第六节课,我去听了一次位育中学陈凯老师的讲座:人人可做科学家。这是一次十分生动有趣的讲座,我从中学到了许多。讲座开始,首先陈凯老师先简略的讲了一下有两种科学家并分别介绍了一下,然后就开始具体讲一些关于人人可做科学家的具体项目,如寻找外星人,寻找小行星,动物集群,辨认以前船长手迹等。其中令我最感兴趣的是寻找外星人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十分简单,不需耗费太多脑力,只需下载软件并启动即可,电脑软件会自动帮你寻找外星人。按陈凯老师的话说:不用电脑的时候就把他开着,自己随便去做什么其他事,说不定一下子你就发现外星人了,就一夜成名了。陈凯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也是本次讲座的一大特色。经过这次讲座我学到了不少,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乐于发现,我们人人都能成为小小科学家。(13届 黄天淳)



    本周三,我有幸听了由陈凯老师主讲的《人人可做科学家》讲座。这是我第二次参加陈老师的讲座。陈老师每次都以精彩的主题吸引听众。他诙谐幽默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常常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次讲座,陈老师先用一个简单的故事,为我们讲解了“民间科学家”与“公民科学家”的区别。接着,他又用图表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从事科学工作的一条条道路。最后,陈老师用自己设计的“评分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他所介绍的每个活动项目的有趣指数,成就指数。陈老师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故事,新颖的题材,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大开眼界。(15届 张千辰)

    上周,我去听学校举办的了陈凯老师的讲座《人人可做科学家》,包括之前几次陈老师的讲座我都去参加了,每一次都不同以往,但都引人入胜。所以这次听到学习委员发“求知卡”的消息时,同学们都是迫不及待的去“抢”。十分幸运地,我总算得到一张,于是在第一节自修课时我们前往会场观摩,陈凯老师列出了一个个小游戏,他告诉我们科学家很忙,没有时间做这些实验,所以每个同学可以在不忙的时候或者宅在家里的时候,来帮助科学家做这些简单的实验,这些小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我们了解到了,例如有的科学家研究的课题是“外星人”,如果在实验室里,他需要一台非常庞大的处理器和实验室,一大堆研究人员协作,连续工作几十年来计算一些复杂而枯燥的数据以此得出外星人存在与否的结论,而现在,这些科学家可以将上述主题分成许多小的研究课题,发送到网上,请科学爱好者们一起计算,利用爱好者们家里的电脑来分别收集和计算一些数据,即是所谓的SETI@home 在家寻找外星人计划,这是NASA全球计划之一,位于波多黎各西北的一个火山口中垂直对天的射电望远镜Arecibo( 直径305米,接收器高约30米,约位于130米高处),用于收集来自宇宙的无线电信号,就像TCP/IP网中的sniffer,这是宇宙中的一个嗅探器,通过收集信号,来分析由智慧生物发出的,有一定规律的无线电。比如,第一台电视的信号和猫王歌曲在多年前通过收音机发送的无线电信号,至今还在宇宙中遨游,虽然可能很微弱了,但是还可以接收到。这个计划就是接受类似外星人的无线电信号,具体的步骤是让个人电脑的用户下载客户端程序,一个屏幕保护程序,或一个命令行程序,然后在连接互联网时下载大约330KB的数据包,然后利用处理器空闲时间计算。该数据包只是庞杂数据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全球目前加入的上亿台计算机就构成了最大的超级计算机,当计算完成后,在连接互联网时上载结果,并下载新的数据包,根据其目前的计算形式,Intel称为P2P计算,其实是网格计算的一种。上载的数据不是最终数据,经过和其他人加工的数据整合,会产生新的结果,这时可能要继续计算,也可能就此产生阶段报告,每天SETI@home的主页上都会有新的成果,当然不一定是发现外星人的报告。
    只是普通天文爱好者的德国人丹尼尔•格布哈德特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居然成为了“深空”中一颗中子星的发现者。这一切就是得益于丹尼尔参加的一项名为Einstein@Home的计划。丹尼尔是德国美因兹市一所大学的计算机系统工程师,他的工作就是为大学整个计算机网络提供技术支持,他举手之劳下就可使处于闲置状态的计算机用于该项目的数据处理。就这样,一颗中子星的“踪迹”便被他操控的计算机所注意到,但丹尼尔对此并不知情。“踪迹”信息被传输回项目组服务器,经过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测算无误后,才写邮件告知丹尼尔所取得的惊人发现。此后,“门外汉”丹尼尔的名字走进了科学殿堂最高荣誉的圣地——《科学》杂志。“这一结果证明:普通志愿者可以参与到严肃的科研工作中来。”在丹尼f科学研究开始悄然走向民间尔和真正的天文物理学家一起站在科研成果的新闻发布会上时,在《科学》杂志上撰写这一新发现论文的物理学家本杰明不无感慨地说道。
    听完这期讲座的主题“人人可做科学家”,我也相当的感慨。得益于日益发达的互联网,人们只要有一颗探索的心和勇于发现的眼睛,我们离科学原来可以这么近,甚至于无意之中可以收获巨大。
    除了幸运之外,我想,一颗善于发现身边事物,而想到研究,这是关键的,如果丹尼没有获悉这个课题,或者对于天文事业一点兴趣也无,他根本不可能做到去利用闲置机器去寻找“外星人”之举,所以无意说显然也是站不住脚的,全世界那么多人,那么多台电脑,那么多大型服务器,为何幸运之星会降临到丹尼的头上呢。(13届 徐子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