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教师] 华育中学美术老师 马超然
[讲座时间] 第5周周三下午1:00-2:00
[讲座地点] 第一报告厅
[讲座简介]
中国的瓷文化非常的丰富,不论是从器形、胎质、釉色还是烧制方法等等方面谈起都可大做文章。古时帝王会因一个喜好的器形下令烧制不同的釉色的同形器物,也会因为喜欢某个釉色而下令烧造多个器形。此类的情况不胜枚举。所以要全面的了解中国的瓷器十分的困难。
所以此次讲座老师从瓷器中的一小方面入手,对中国瓷器略观一二。中国瓷器中的釉色非常的多,不论是单色的还是多色的,基本涵盖了我们平时能够见到的所有的色彩。而蓝彩中又有各种各样的不同表现。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非常多优秀的瓷种,很多在国际国内都非常著名。而今天要讲的是中国瓷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瓷种:青花瓷。
青花瓷的产生标志着中国陶瓷已有素瓷向彩绘瓷过渡的里程碑。在此之前,中国陶瓷装饰大部分是以刻、划、印等装饰为主流。青花瓷的发明使陶瓷艺术家不再单一地追求“如冰似玉”的效果,而是向彩绘瓷的领域进军与发展,青花瓷的烧造成功震惊了整个世界,使过去的素瓷暗然失色。青花瓷具有计庄重、典雅、幽雅、明块的东方文化艺术风格和强烈客民族色彩与装饰风貌。从元代开始青花瓷便成了中国陶瓷装饰的一大主要装饰形式,特别是到了明代瓷器便成为青花的世界,青花成为中国陶瓷出口外销的主流、畅流世界各地。景德镇之之所以闻名于世界正是因为那千年盛烧不衰,永放不败的青花艺术。
[听后感]
这次讲座还可以,内容较为充实。老师先放了段视频,颇有亮点。我是出于对瓷器的热爱才来的,那段视频很吸引眼球:那个师傅在转盘上用手一捏模子就出来了,一根细线一切就是一个水平面——这是怎样的熟练程度!然而到后来很长一段是花纹的制作这就没必要再放一遍了。后来老师放了很多不同朝代青花瓷的图片,以及其颜色的变化包括用料的变化还有各民族间崇尚的不同类型的花纹。我去过一些博物馆,再加上自己了解的一些知识,这个讲座上的一些内容我是了解的。(14届2班 王妙蕾)
本周三中午,第一报告厅。我去听了马老师关于《瓷中辨色》的讲座。古色古香的标题首先吸引了我。讲座的内容很充实,一小时的耐心介绍让我对青花的各种花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最难忘的还是那段制作瓷器的视频,别致的勾勒,耐心的定型,短片中一步步详细的工序展显了瓷器与众不同的制作过程。中途穿插着马老师自身的学习经验,从要烧八到十二小时,到烧好后会缩小百分之十七等等…一幅幅清晰的图片形象的在脑海中显过。这次讲座,我学到了很多,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听马老师的讲座!(14届2班 孔婕)
《瓷中辨色》是我本学期听的第一个讲座,那天去听讲座,觉得挺长知识的,我感兴趣的是它的制作过程,看老师放给我们的一段片子,心里不禁感叹,它的繁复,工匠却完成得如此精美,要有这般熟练的工夫,得需多少年。曾经去过一次上海博物馆,瓷器那一块我也晃了一圈,不过并没有看仔细,这次的讲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的遗憾。“素胚勾勒出青花”,不负青花之名。(14届2班 徐若彤)
本次讲座是美术马老师讲的,关于对青瓷进行了较深入的介绍。感觉听了这次讲座获得了许多知识,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主要的内容还是很让人感到充实的,语言也很幽默,能和学生聊起来,知识面也很广,总体来说还是十分不错的,在各个讲座中也算轻松易懂的了。这次讲座的题目也很能吸引学生,毕竟是关于艺术方面的,大家不会有太大的压力,而且青花瓷是中国古代有过的东西,更加能引起大家对于这方面的兴趣和探讨。讲座很有趣很能吸引人,而且老师也很风趣。(14届2班 卢扬)
这次由马超然老师主讲的讲座使我收获颇丰,马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瓷器的制作过程,并展示了青花瓷在不同时期的风采。讲座以一段视频开始,向我们讲述了瓷器的制作过程——先根据图稿雕塑产品,分片后利用石膏制作大货模具,再把模具烘干,然后练泥,制造土坯,使瓷器成型,再进行修坯,等晾干后施釉,再用高温釉烧,这样便制成了陶瓷产品,然后在其上彩绘或者贴花,再用略低的温度进行烤制就完成了。从唐朝开始的青花瓷发展历史,让我领略了青花瓷大至形状,小至图纹的一步步变化、发展。看着一幅幅美丽的青花瓷照片,不禁陶醉其中……(14届2班 陈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