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教师]华育中学科学教师 彭容
[讲座时间]2012年11月28日下午1:00-2:00
[讲座地点]第一报告厅
[讲座简介]
“你害怕死亡吗?人类为什么害怕死亡?”面对这样的问题,有人说,“恐惧是因为未知。”可以说,死亡是人类探求自我的永恒主题之一。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哲学家、思想家、医生和科学家都在思索着关于死亡的问题,耶鲁大学的公共开放课程之一:人文课程——《死亡》就是其中一例。
对死亡的未知和恐惧或许是促使宗教产生的原因之一。天堂与地狱、极乐世界、前世今生、轮回转世……许多宗教都不约而同描绘了人死后的情境。甚至有人认为,人死后肉体消亡而灵魂不灭。那么,普通人对于即将到来的死亡又是怎样应对的呢?
一、对死亡的认识
二、安乐死 Euthanasia
1、安乐死的历史
2、死亡概念的转变
3、安乐死的含义和种类
4、安乐死的伦理争论
三、 临终关怀
[听后感]
在这个星期三,我参加了题为《生命伦理:死亡与安乐死》的讲座,彭老师的精彩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许多思考。死亡并不可怕,从我们诞生的那一刻起,死亡就已经开始,而安乐死是人类在面对死亡来临时的一种选择。老师列举了几个案例,并讲述了另一种更为人接受的方式——临终关怀。这引发我的许多思考。生与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是生命终结的方式是不是该认为的去选择呢?生命是自然给予的,我们有没有权利去过早的剥夺本该自然流逝的生命,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深入探讨就是,我们为了什么会来到这世上,是过程还是结果?总之我们应当珍惜现在,珍惜我们在离去前的每一时刻。(14届 朱翌安)
上周三,我参加了由生命科学彭容老师讲的《生命伦理:死亡与安乐死》讲座,觉得收获颇丰。安乐死意为幸福之意,它可以使一些重症患者在无痛苦的前提之下,提前结束生命。荷兰是第一个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但在中国,安乐死是被禁止的。我认为,安乐死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来说,安乐死在自愿情况下,的确可以减少一些在目前医疗条件之下无法医治的晚期疾病患者发病时的剧痛,但另一方面,安乐死为借刀杀人提供了良好的借口。所以,任何一个允许安乐死的国家应该出台一套有关安乐死的法律。安乐死必须建立在病人自己真诚恳求过医生的前提之下。我非常喜欢这次的讲座,强烈希望老师能多开一些关于医学方面的知识讲座,比如关于癌症,艾滋病等人类目前的医学难题。或者可以开一些关于解剖的讲座,相信一定会非常受欢迎的。(14届 胡怡乐)
我认为安乐死是一种令在极度痛苦下的人得以解脱的一种方式,如果是在严格尊重人的生命的情况下,那么它是一种人道主义思想的表现,也是一种极端的治疗手段,可以为病人解除痛苦,也给病人支配自己生命的自由。这是在对于病人来说的。对医生来说,安乐死让医生的无能为力时的自责减少了一些,也能让与自己共同抗击病魔的人前往极乐世界,也不失为一种对病人与自己的帮助。对别的人来说,也给别人更多医疗资源,还提高了器官移植几率。但是,安乐死还存在某种不完善,所以,本人(在严格的法律基础下)支持安乐死 。(14届 周至仁)
我听了彭老师的《生命伦理》讲座之后对“生命”有了很大不同于以前的看法。有一句老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现在我完全认识到了这句话的不妥之处。所谓“生命伦理”就是强调生命要活得有质量,就好比做题目,做再多差劲的题目,不如做一道高质量的题效果好。我清晰地记得当老师询问是否赞成“安乐死”时我极其坚定地举起了手。以前提起诸如此类的话题,我常常避而不谈,而当此时第一次正视它时,我终于感觉到它并不可怕,没有生物会永恒,只有产生再消亡才是真谛,我们不仅不应回避它,还应该面对它,承认它,接受它。(14届 王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