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论文展示(之一)

2012-08-30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时下,穿越剧在银幕上非常流行,但未必依据真正的史实来演绎。为了帮助学生辨别并学会用审慎的眼光来看待“穿越”,老师布置了有关“穿越”的历史小论文题。
    本题要求学生根据历史课所学,在运用史实的基础之上加入适当合理的想象,描述“穿越”后的遭遇或者见闻,文中必须包括至少三个明显的历史信息(例如:事件、政策、时代、工程、作品、人物……),以第一人称“我”来描述。

斜阳西下
——当我成为杜甫

初一(5) 程逸韫

    秋风萧瑟之时,斜阳在天涯的影子扑朔迷离。天上的云全都沾染了火一样炙热,血一样刺眼的颜色。我们所谓的地平线,古人却把它叫做天涯。我独自倚在窗边,那一抹艳红和远方的天际凝结成一片。火烧云,烧到内心也无法估量的温度。恍然间迷失,辗转,窗台外的石子路,如同岔道一样,让人不知选择的方向。
    公元746年。
    回到了那么久以前了吗?手中的毛笔,笔触在字帖上,墨迹犹浓,似是刚写成的。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开城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还是那样的日暮,杜甫,不,我,应该是热衷于写诗的吧。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后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慨。
    轻轻提笔,蘸上砚台上残留的墨,在前缓缓写下五个字,春日忆李白。回想起自己和李白的友情,因为诗的互补,明明是婉约和豪放,现实和浪漫的两个境界,却能相互相应,相纳相收,也因此惺惺相惜罢。我苦笑“但愿与君重逢”的愿望。即使怀念友情,抑或在心中一次又一次地回味那些诗篇又奈何,来世终不能再见呢?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茫然。
    看着唐代的由盛而衰,终究一切是有预兆的,现实却越来越沉重了。过去的34年里,漫游各地的我,结识的那些朋友,也只不过是擦身而过,却没有怀念过这样的友情;还有去长安求官,直到官场才知道人心险恶,或许那些真实的友情,都被利益和假面蒙蔽了。有时候现实并不是那么完美,却每每觉得,过去比现在好得多,也因此伤感和留恋。虽然知道“深色皮肤泛淤泥,其根固生于土里。掘之做菜犹鲜美,何必使得人皆知?”的本质,却又不知不觉沦陷到尘世中,硝烟弥漫,而让人更琢磨不透的是人心。早就厌倦于人际关系,饱尝困顿,屈辱,在我做官的生涯中,又会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呢。流转于迷茫与混沌之中,想要自拔,那份清明之心,也被埋没。
    此世尘埃。
    夕阳仿佛完全地下去了,我收起书具,离开窗台,回到遮着屏风的房里。因为屏风,仿佛什么也看不见了。但看不见的,还是存在。
    重读《春日忆李白》,每个人,即使早就习惯了这个世界的无奈与暗淡,心中也总会有丝丝缕缕的光芒,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还是会希望风调雨顺,还是会希望真正的情谊。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帘子,把房都遮掩地暗了起来,于是心思又回到我自己的窗前,看着夕阳被远处的高楼挡住,看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升起,他,或者我们,还能明清如这月色吗?我打开日光灯,房间又照的通亮,我坐在书桌前,叙写杜甫的故事。故事的结尾,我说,终究会有一天,当斜阳西下,明月升起之时,他会明白,这个世界还有太多美丽的事情值得等待和探索。我想,这是对他来说,也是我们终将明白和执着的东西。

点评: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让人读来情绪跌宕,仿佛身临其境。惜历史感略逊一筹。


马可·波罗之游历

初一(4)班 陈佳雯

    记得那是1271年的时候,我和父亲尼古拉,叔父马赛,沿丝绸之路前往忽必烈官廷。在长达4年的旅途后,来到了蒙古东部的元上都开平府(多伦)。我们在那儿最喜欢欣赏草原上的美景了!躺在软绵绵的草地上,抬头望着无边无际的天空,牛羊从身边经过,实在是种享受!当然,不能忘了正事儿,我们还在等中国皇帝召见的消息。不久,忽必烈盛情款待我们,我可不怕生,在一二年内学会了蒙古语,和他们混成了一片,忽必烈可喜欢我了!他觉得我机敏,还请我就职,不过要先熟悉情况,我开始了中国的游历。
    奉使云南:大都——太原——河中——成都——建昌——大理——缅甸
    我对中国山河景色是这样描述的:在秦晋交界处渡过黄河,可看到龙门天险。进入关中,有积淀古文化:在蒙古安西王宫,有壮丽无比的建筑;在长安,人们可以领略古都风采……我描述了一片康乐、繁荣的国土。我还看到缅甸王组织数百头大象军队向蒙古人进攻,可是被蒙古骑兵用密集的弓箭击败,我认为中国有十分强大的军事力量!
    扬州任职(1282年——1287年)
    奉使扬州:大都——涿州——徐州——淮安——宝应——高邮——扬州——镇江——苏州——杭州——福州——泉州
我第一次巡视南方的汇报令忽必烈十分满意,于是被派巡视东南方,我发现这次交通条件非常好,中有一条人工大运河。登了岸,我看到了城市建设的规模、整齐的街道、丰富的商品、密集的人口、便利的交通,我又细致地描述了杭州,包括衣、食、住、行,丝绸很漂亮,猎物也很丰富,如大赤鹿和野兔,真的很富蔗、繁华,忽必烈看得出我很喜欢这片地方,派我做了三年扬州总督,我很是兴奋。
    奉使印度(1287年——1289年)
    我对这几块地方印象不是很深,所以没什么好说的。
    回国,由大都至泉州出海(1290年——1291年)
    在中国任职了17年,我开始想念久别的故乡,恰好伊利汗国的阿鲁浑大汗的蒙古族妻子卜鲁罕死了,我们一家护送阔阔真公主从海路返波斯做王后,1292年夏天出发,三个月后抵达爪哇,再绕马六甲海峡在苏门答腊和印度停留,两年后抵达波斯之忽里模子港,不料阿鲁浑大汗逝世了。阔阔真公主便嫁给阿鲁浑儿子合赞,我们完成了使命,在1295年左右回到了威尼斯。
    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游历!!!

点评:本文引用了不少史料为依据,条理清晰。但故事略散,如果能突出某一个游历中的细节进行重点描述,效果会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