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初一(6)班的邱成晏,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班级的精神。
每个班都有其特色及精神,这种班级特色既是这个班的氛围,又是这个班中同学个性和精神面貌的反映,我们能从一个班的精神看出这个班的凝聚力及班级成员的特点。从初一开始,我们班正式开展了一项名为“六班大讲坛”的活动,这项活动对于形成六班的班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每周五的晨会上,会有一名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他感兴趣的话题,或者谈谈他比较擅长的体育活动,或者聊聊对社会现状的感想等,主题不限。从中外神话比较到战争的根源,从国际象棋到萨克斯风,至今,我们班已经有不少同学做过演讲,还有一些人在排队等待上台机会。
我们能从一个同学讲述的内容中感受到他的个性。这是一次15分钟的“微型讲座”,与每周三的讲座课相比,唯一的区别是它由同学来主讲。正因如此,“微型讲座”的气氛非常活跃。例如在讲“古典密码学”时,台上的同学抛出一个问题,台下的同学立刻积极思考,几秒钟后便此起彼伏地响起了回答声。有一次,演讲者在黑板上写解题思路时漏写了一个关键字母,立刻被同学们发现了,这说明每个同学都听得非常投入,氛围堪比平时上课。
因为台上站着的是同龄人,兴趣爱好与我们相近,所以演讲的主题往往也是同学们所感兴趣的。为了使演讲内容变得更吸引人,演讲者会举出好几个生动的例子,可见他们在前期准备时花了很多功夫。既然是讲自己喜欢的东西,谁都不会马虎。比如在讲“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比较”时,郑子经同学觉得选材不够好,索性全盘推倒重新制作PPT;在讲“古典密码学”的前一天,狄行健同学的眼镜摔坏了,住校的他连夜去配新眼镜,赶在第二天早上回到学校如期演讲;在讲“战争的根源”时,张之斐同学拓展思路,与时俱进,提到了现代的新型货币战争;在讲“高尔夫”时,杨程凯同学带来了球杆和高尔夫球等用具,让同学近距离观察;在讲“国际象棋”时,刘一舟同学特意用纸做了一张大棋盘,在黑板上用磁铁讲解规则;在讲“萨克斯风”时,黄照崚同学把乐器带来现场组装,还演奏了一曲悠扬动听的旋律;在讲“破解身体语言”时,向婕同学还请班里的同学排了小品,现场演绎肢体语言;轮到我讲“校园里的小说”时,我也带来了书封和腰封给大家展示。
每周五的晨会,我们常常觉得15分钟太短,一眨眼就过去了。在六班大讲坛这个舞台上,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展示他的专长和他所熟悉的领域,并让其他同学拓宽知识面。可以说,这15分钟的学习效率是很高的。有时,同学介绍的知识可能比较“偏”,在日常生活中一时用不到,但没有人觉得不耐烦或者反感,反而津津有味地听着;而大多数演讲者介绍的知识都很有用,说不定日后我们就会各自钻研其中的某一方面。
此外,通过这项活动,我们也发现了别人的潜在特长。以讲坛这样的方式,让每个人都上台讲,还能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比如:如何来吸引别人的眼球?如何让大家对我讲的内容感兴趣?如何来做好我的这一期“六班大讲坛”?这些都是演讲者要事先周密考虑的。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我们,不愿意因循守旧,所以就会绞尽脑汁想出方法来让自己的演讲变得更加生动——就像写作文一样,要讲更新颖的题材、想运用更多的修辞手法、着力于更丰富的人物描写,于是我们就要拿出更多的实例、更有趣的内容,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创新。
让一个同学主持“六班大讲坛”,能够培养他的创新精神和表达能力,也能让他体会到老师上课的不易。长此以往,这种风气和精神也能融入到课堂中,融入到学校生活中,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使我们青少年的开放、创新精神起到积极作用,带动其他人学习的热情。
“六班大讲坛”在演讲的过程中很少有老师参与。反观我们初中四年,也是从小学过渡到高中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逐渐有了独立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许,等全班48位同学都上台过后,这种自主学习的风气在班里会逐渐成型,最终成为每一个同学都拥有的能力。
最后,我衷心地祝愿“六班大讲坛”越办越好!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