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病毒?不存在的!只要预防得当,手足口病并不可怕!

2019-05-15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这几天,疾控君的电话被打爆了,都是询问“新型手足口病”的事情。而且,来咨询的人都提到了一篇“爆款”网文。

在这里,疾控君要严肃地辟谣了:文中提到的所谓“新型病毒”并不“新”,是早就被人类发现,并有过流行的 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A6) 病毒。它和其他人肠道病毒一样,在感染人类后,一般以隐性感染为主,低龄儿童及部分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才会出现症状,多数情况为轻症病例。而我们熟知的EV71病毒,才是手足口病重症的主要真凶。

CoxA6是人肠道病毒家族的熟面孔

人肠道病毒一般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埃可病毒以及肠道病毒71型(EV71)等。人肠道病毒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等疾病。

CoxA6曾在人类历史上有若干次流行。

20世纪80年代,日本通过监测发现疱疹性咽峡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病例在每年的7月份都会出现季节性的流行高峰,其中 CoxA6、5、4、3、2型病毒在疱疹性咽峡炎确诊病例中的检出阳性率较高,柯萨奇B型病毒及埃可病毒在脑膜炎病例中的检出率较高;

2008-2013年,泰国发生了多次由CoxA6、CoxA16等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流行。

CoxA6和埃可病毒,再加上我们熟知的EV71和CoxA16等,都是人肠道病毒家族的“熟面孔”。它们在感染人类后,一般以隐性感染为主,低龄儿童及部分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才会出现症状,多数情况为轻症病例。只有极少数情况下,才会发展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重症肺炎等严重症状,甚至引起死亡。所以,不必过于担心甚至恐慌。

手足口病可防可控

手足口病发生流行的强度、波及范围和严重程度与人群易感性休戚相关,EV71和CoxA16型曾是本市的主要流行毒株,经过多年流行后,人群对这两种型别有了一定的免疫力,这两种型别病毒的优势地位将被其他型别的病毒替代。目前本市的监测结果显示,自2014年起,CoxA6型病毒一直占据我市手足口病的病原谱首位。

今年全市手足口病整体处于历年较低水平,整体疫情水平较去年同期下降明显,且未报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

预防人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

目前已有预防易导致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EV71疫苗,主要针对EV71病毒感染,但无法预防其他型别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发病。要预防手足口病,还是要坚持做到“一少二勤三早”

1.少扎堆

在人肠道病毒流行期(每年4-7月和9-11月),家长应该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2.勤洗手

在人肠道病毒流行期,最经济和有效的预防办法就是勤洗手。孩子和家长都应该在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接触可疑污染物后尽快使用洗手液和流水洗手。婴幼儿的看护人在接触小孩前,特别要注意洗手。除了预防手足口病,经常洗手还可预防其它传染病,“勤洗手、正确洗手,做好手卫生”。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售卖的消毒湿巾多含季铵盐和酒精,这些消毒剂对肠道病毒的杀灭作用较低,从防控人肠道病毒的角度,不建议用湿巾擦拭替代洗手,仅推荐在未直接接触手足口病患儿或污染物品的情况下使用。

3.勤锻炼

儿童要增加户外运动,经常晒太阳,提高自身免疫力,抵抗人肠道病毒感染(如手足口病)。

4.早就医

手足口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如果孩子出现持续发热不退等症状,以及在手足口病的流行期,应及早就医。

5.早隔离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发热、皮疹、口腔溃疡等症状,应遵照医嘱及时隔离,避免疫情在幼托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中的扩散。

手足口病自然病程一般不会超过1周,病例的隔离期限为2周。

隔离在家时,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

6.早救治

临床上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少数患者可能会累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系统,并发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一定要注意及早发现及早救治。

如果您的孩子在确诊手足口病的同时出现了下述症状,尤其是小于3岁的孩子,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1. 持续高热不退。

2. 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 呼吸、心率增快。

4. 出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