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于1999年创办,2010年迁址于目前的新校区。在徐汇区委、区府与区教育党工委、教育局的领导下,华育中学作为上海中学初中教学基地,得到了上中输出教育管理与教学经验的全力指导,得到华泾镇政府及其所属华泾实业的鼎力资助和中房置业股份有限公司给予的全力支持。在“强强联手”的体制驱动下,学校坚持德育为先,突显“欲成才,先成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勇于改革与开拓进取,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度高的一流优质民办初中,学生进入全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比例居于全市初中的领先地位;历年办学成绩持续处于全市初中的领先水平。近5年来,学生进入市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比例超过90%,进入上海中学深造的学生每年在100人左右,2012年为137人,2013年为147人,华育中学在探索创建一流民办学校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并为下一步发挥引领的导向作用奠定了基础。华育中学的创办到2020年,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传承底蕴,注重突破领先的创建阶段(1999学年至2006学年)。华育中学创办之初,注重传承上海中学优良教育传统及乐育菁英的教育理念,并且集聚了上中师资优势对学校发展的支持与倾斜。全校上下迎难而上,勇于探索, 敢于尝试,重点在稳定教师队伍、推进教学改革、规范管理制度、优化激活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突破,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和发展,保持了在区域范围内领先的地位。
2、质量为重,注重优质内涵的发展阶段(2006学年至2013学年)。这一阶段的华育更为关注学校的内涵提升,注重学科优势的发挥,构建了以德为纲的素质教育框架,着力推进校本教学纲要的编写与完善,加强了第二课堂与校本课程建设的规范化。同时,认真汲取徐汇区和全市有知名度优质学校的办学经验,并为我所用,初步形成了自身优势的管理模式,推动了华育在全市初中学校中保持领先。
3、整体改革,注重品质提升的引领阶段(2013学年至2020学年前后)。这一阶段,学校将以德育为核心、以教育转型发展为契机、以上海市绿色指标与教育部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为导向,充分关注学生在小升初的衔接引导以及初升高的衔接突破,立足于教育国际化与人的现代化发展品质,推进学校在上海初中领域的改革与探索中,真正发挥凸显优质内涵发展的引领作用。
鉴于上述,华育中学是从注重突破领先的创建阶段,到注重优质内涵的发展阶段,再到转向注重品质提升的引领阶段,需要重点在以下方面予以突破:一是从内涵发展上,需要在规范自主办学、校本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拓展教师视野和提升专业素养等方面进一步下功夫,不仅在上海形成办学特色的领先优势,而且要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从拓展外延上,要想使学校成为真正的优质名校,就要提升对外的发言权、影响力、示范与辐射力,发挥名校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2012年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托管公办紫阳中学不仅开创了民办学校托管公办学校的先例,也开启了华育中学作为名校提升自身话语权与影响力的新篇章。三是从强师兴校上,学校将持续完善管理与激励体制,用学校规划引导个人发展规划,以激励机制激活每一个教师的内驱力,推进教师在师德为范、团队合作、教学特色、国际视野、专业提升等方面有创新突破。四是从教育国际化水平上,华育中学需要立足于已有的办学基础并依托周围的优质资源,以课程为切入口,进一步推进教育的国际化,加强与国外名校师生的交流并吸纳部分优秀的上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教育实验,推进不同国籍和地区、不同肤色与族群、不同家境与条件的孩子之间的彼此之间的尊重、理解、包容、合作。
2013学年至2020学年,学校的发展规划如下:
第一部分 总体思路
一、发展定位
1、指导思想
服务于上海建设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战略与上海教育实现“四个率先”发展的定位,力求在教育转型综合改革实验中适度超前,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以转型发展为契机,转变校长办学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行为”;坚持“以绿色指标为导向,强健学生的身心素养,强调和谐的师生关系,强化校长的领导能力”,把握学校坐落于全国一流城区——徐汇区的地域优势,努力探索引领上海市中心城区优质初中的率先发展、引领发展、创新发展之路。
2、办学目标
华育中学未来7年的办学目标为:“创建本市领先、全国知名的优质品牌名校。在全市初中学校中,努力发挥绿色评价导向下内涵发展的示范以及品质发展的引领”。围绕这一目标,做好提升内涵、拓展外延的文章。从“领先”到“引领”的一字之差,标志着涵义的大不相同,面临的挑战也大不一样。在未来的办学追求上,力求做到三个统一:
第一,在遵循教育规律中形成独到的教育理想,立人与树德统一。学校将持续秉承“欲成才,先成人,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调个性健康发展与未来社会责任担当的合一,注重中小学阶段教育的有效衔接,探索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新模式。
第二,在把握教育改革中形成独特的文化韵味,内涵与外延统一。华育中学要在本市初中教育领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不仅要在办学名声和学业成绩上领先,更重要的是在内涵上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韵味,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办学上提升品位,真正为初中学校提供可示范和借鉴的经验。
第三,在踏准教育节奏中形成独家的办学风格,质量与品质统一。学校要进一步形成特有的改革举措与教育经验,不仅要成为上海市领先的优质初中,而且要在全国应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努力形成“四品”的学校风格,即,塑造学生阳光自信的品格;历练教师专业境界的品位;提升校园和谐文化的品味;形成学校质量上乘的品牌。
3、 育人目标
从学生发展的德智体的横向维度与志趣能的纵向维度,构建以下四个方面的育人目标:
(1)品行优秀,学做真人。锻造学生成为有良知、懂感恩的人;塑造学生成为辩是非、树使命的人;培育学生成为有气度、大胸怀的人;促进学生成为有责任、宽视野的人;培养学生成为讲合作、能力强的人;关注学生成为讲荣辱、树志向的人;注重学生成为守法纪、会包容的人;形成理想信念,提升人格品质。
(2)智能全面,彰显个性。使学生数理空间的思辨等全面智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智能光谱组成与优势潜能不同,注重学生兴趣的激活与智趣的开发,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强调学生的学科思想方法孕育与实践能力提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未来服务社会志趣的形成。
(3)身心健康,志存高远。让学生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更要注重的是学会做人;而且要教会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在意志磨砺和坎坷励志中,学会并懂得内化核心价值,提高审美情怀和人际沟通的情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健康人格的统一,志向高远与创新素养培育匹配。
(4)国际视野,包容理解。华育的学生能够拓展国际视野与形成海纳百川的胸襟,在把握自身成长的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上展现魅力。让学生学会包容,学会在生活中的博爱与尊重;懂得包容,懂得在交往中的理解与互助;善于包容,善于在学习中的合作与共享;自觉包容,自觉在一生中的理解与宽厚。
二、行动方针
1、坚持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华育中学要从领先转向发挥引领作用,必须充分考虑本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注重对国际同类学校标准的正确把握。在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中,注重深化校本课程的选择性和现代性,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融合,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等。创建国内知名的优质名校,正确把握中国特色与自身优势,做到质量优先,效能优先,实现学校教育适度超前发展。
2、坚持比较研究与改革创新。学校要持续保持领先中的引领,需要不断加强与国际、国内知名学校的比较研究与实践,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持续推进学校不断的改革、创新。同时要借助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这一平台,推进各学科骨干教师参与国内外教材的比较研究;在促进与国内外同类学校交流和广泛吸取办学经验中,不断推进引领中的发展性突破。
3、坚持特色创建与管理效能。学校要坚持已有的办学特色,特别要继续保持数学拓展教学与强潜能学生教育、多层次与阶梯式课程设置、丰富多彩的讲座、多样的特色活动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提升特色创建的品牌与层次。通过不断拓展教师境界、管理团队的视野,强调法、理、情的管理机制,营造与以质量与绩效为核心的管理评价体系,促进现代名校管理效能的显现。
4、坚持原创突破与教学变革。学校在原有的优势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重点探索从小升初中的衔接以及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改革实验的突破,大力推进教育转型发展的综合改革实验与课题、项目研究,力求在颠覆性课堂、挑战性学习、创意性教学、研究性教育上的变革和突破。努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深刻性、跳跃性、逆向性、缜密性思维,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研究性学习。
第二部分 发展任务
一、学校德育工作引领成人成才融合
华育中学在传承上海中学资优生德育的思路上,始终坚持“大德育”观,强调欲成才,先成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在未来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将努力从名校的视角出发,围绕“立志、素养、服务”六个字,推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彰显德育与学科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的融合,让德育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1、发展目标
注重学生的自主、自尊、自信、自强教育,强化学生的良好的行为规范、优秀的个人素养以及乐于奉献的精神境界;推进学生的礼仪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多样化德育主题特色活动;从明理着手,通过内化和实践体验,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知、情、意、行统一,促进学生成为立志境界高远、品德素养厚实、责任合作担当的人。
2、改革举措
(1)加强学校校本德育课程系统化、序列化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的主体责任,推进礼仪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尊重教育等主题教育内容的序列化,强调学校德育课程的系统化。每个年级形成系列化、衔接性的德育专题和重点。预初一抓好学生行为规范,良好的习惯和责任意识的教育;初一抓好青春期教育,抓好养成健康心理与审美情怀的教育,强化责任的职责;初二进一步加强诚信教育与立志教育,增强是非观和责任能力;初三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以及意志品质、抗挫折能力,养成责任自觉。
(2)推进价值观教育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学校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与上海城市价值取向“公正、包容、诚信、责任”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渗透,思考学科教育与德育的结合点,推进学生认识自我价值提升与社会价值追求的紧密结合。努力推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关注地区差异的不平衡,充分考虑教育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冲击。
(3)推进特色德育活动与特色德育教材的编写。学校将进一步提炼自身的亮点,形成特色德育活动系列,推进校本特色德育教材的形成,如深化生命教育、礼仪规范教育、生活自理教育、人际交往教育的特色化提炼;形成“爱国尚礼、厚德重道、勤学博采、务实创新”的校园文化手册等。
(4)锻造高素质、懂服务、善示范的德育教师队伍。“学高为师”,也就是说每一个教师都是学生的“镜子和梯子”。德育工作者只有自身率先垂范,对生活有深切思考,才能承担起育人和管理学生的资格。华育的德育师资培育,要让每一个教师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和全员德育的思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为重点,以公民道德、生命健康和现代文明教育为基础,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5) 强化学校、家庭、社区的三位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学校将充分利用博物馆和科技馆等社会优质资源以及周边社区资源,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联动的、共同关注学生心灵健康发展的德育机制,强化与托管紫阳中学的德育资源互补,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与互帮互助活动,充分关注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重视学校、家庭与社会联合推进学生的情商教育,促进学生在“三位一体”的德育中人格健全发展与特色发展。
二、依法规范办学引领内涵品质提升
学校在强化依法规范办学中,将凸显自主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认真落实并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为学校新时期的内涵发展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奠定基础。
1、发展目标
在教育转型发展当中,学校内涵品质提升的特征为:学生是学校发展的主人和主体,教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校园文化是学校品质提升的标杆和标志。学校内涵品质提升的方法和途径为,要让依法规范办学成为学校实现内涵品质提升的基石;更要把依法规范办学成为引领内涵品质提升的重要导向。
2、改革举措
(1)持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激发教职工工作热情。学校将继续传承以人为本、民主管理、政务公开,在探索人性化管理制度上创新思维模式。学校要积极推动符合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实践发展的学科改革和课堂教学变革探索,一线的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二线的管理人员要为师生提供“全天候”的服务,并努力形成规范性的管理制度。
(2)汲取上中传统优秀文化元素,形成独特的文化韵味。华育中学将继续依托上海中学百年名校的优良传统,传承“守纪·尊重·感恩”这一校园文化的主题,形成“守纪是体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尊重是体现彼此理解、团队合作;感恩是体现服务社会、责任担当”独特的华育人的精神风貌。
(3)重视创新人才早期教育,打造华育特色品牌。结合自身特点,发掘精神资源,推进人才培育的衔接实验,提炼学校精神。借助上海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链的构建要思考华育规范办学的新思路,打造华育中学创新人才教育特色。
三、校本课程建设引领个性多元智慧
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本资源,而有质量的校本课程是一流、现代名校的核心资源。要建立华育独特的校本课程框架并努力形成体系,是促进引领学生个性健康和多元智慧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在上海引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示范与品牌效益优势的所在。华育要成为上海引领、中国知名的现代名校,就需要在学校课程建设上率先突破。
1、 发展目标
把握上海课程标准,加强特色化、个性化的课程建设,推进建立以市级博物馆、科技馆等以及徐汇区和上中优秀人文优质资源结合的阶梯式课程设置;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立足于创新、创造和创意企业家为主的多样化选择性课程;以上中课程图谱为样本、体现华育特点、适合初中生学习的跨学科、强潜能开发的课程系列,体现并形成初高中课程衔接与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衔接。在学业上关注“奠基、激趣、挖潜”,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提升,促进课程建设在激活学生广泛兴趣与强化学生基础学业素养上的活力,实现学校课程改革的高位、引领与公认。
2、改革举措
(1)推进阶梯式课程设置与学生广泛兴趣激活、个性潜能开发的结合。需要建设全面满足所有学生高质量的基础性学习和重点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提高性深造的阶梯式课程设置:一是旨在完成正常学历教育所需要的国家课程;二是旨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的选修课;三是旨在扩充学生视野的以院士和高校一线教授为智库人选的拓展课;四是旨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特色活动课程;五是旨在拓展一些智优生学习空间的辅修课程。这样的课程将为学生的兴趣激活、个性潜能开发紧密结合。
(2)推进校本化课程教学标准的完善与提升。随着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我校的校本化课程教学标准也将进一步修改、完善、提升,对学生认知水平从“记忆水平”、“解释性水平”、“探究性理解水平”等进一步细化,使之符合华育中学的学生发展需求,强调与知名高中在推进学生基础所素养、创新意识、学科潜能等方面的衔接,推进学生的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育融为一体。
(3)努力推进基于实践的国际课程比较研究与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学校将进一步强化自身优势课程的开发,尤其注重发动相应的骨干教师,开展初中理科课程与教材的中、美体系的系统化比较,丰富自身的优势学科教育内容与特色校本课程的建构,为学生的个性化知识构成奠基,为学生的个性潜能开发奠基。借助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的力量,促进教师开展初中阶段国际课程的比较研究,从中找到有价值的元素来推进学校课程改革。
(4)推进学校课程实施的多元匹配。借鉴上海中学课程图谱的制定和实施经验,吸收国际课程精髓,推进课程选择,强化自身特色。学校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需要开设一至三门不同类型的学校课程科目、模块供学生选择学习,在实施形式上多样化,可以是小型、微型,讲座或主题报告等。与此同时,学校还将充分利用上海市或徐汇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本校校友资源,并于一些知名的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合作,进一步丰富课程实施的资源匹配。我们还强调课程的规范内容、评价,大力推进教材编写,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校课程教材。
四、课堂教学变革引领学生潜能开发
教育的转型发展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引发课堂教学的变革,而课堂变革的重要目的便是进一步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学校要发挥引领作用,必然要走在课堂教学变革的前沿。努力创建与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特色与学科特色是学校特色化建设走向深入的重要标志。学校将强化教学的道德与智慧整合,推进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的激发,促进多元特色的教学风格的形成。
1、发展目标
学校将抓住民办学校特色化建设的契机,推进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特色与教学特色的形成。既强调学科的“基色”,又强调拓展的“多色”,推进“挑战性学习、颠覆性课堂、创意性教学和研究型教育”的课堂教学变革,最终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与学科特色。学校将在原有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紧跟科技、社会发展步伐,重新审视与变革学科内容结构,将大量反映学科领域最新发展的内容融入教学过程。
2、改革举措
(1)变革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挑战性学习。开展颠覆性课堂的特征探索,挑战传统的师生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索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让学生不断进行挑战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建构研究性学习模式。
(2)形成并逐步强化基于数字技术的颠覆性课堂。教师利用数字化设备让抽象知识形象化,并尝试通过现代技术实现全面实时互动;在课堂教学外,通过建立学习交流QQ群、微信、微博、论坛、学校FTP等资源平台,实现教师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的质疑和挑战精神。促进学生基于数字技术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甚至是超限学习、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等与国际接轨的学习模式。
(3)整体推进初中课堂创意性教学模式的探索。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道德生成、智慧增长以及多种智能的开发,而且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对象的和谐统一。发挥教师的主动性,鼓励教师对课堂进行创意性设计,推进德智有的交融、无痕交融,加强各年级、各学科德智交融的规律性元素的探索,让创意教学逐渐成为教师的自在、自觉的追求。
(4)注重研究型教育,形成学科品牌与鲜明特色。发动各学科教师,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炼自身鲜明的学科特色,并围绕此特色开展一系列的研讨课、公开课,进一步拓展特色的内外认可度。与此同时,强化数学等学科品牌,推进特色教学模式的建构。关注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学习兴趣的激活,推进活力高效课堂建构。关注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的调动,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恰当的学习目标,对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确定不同的目标,关注教师教学个性与特色的引领。
五、教师团队合作引领专业发展境界
一流优质学校的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我们强调教师发展的职业精神、科学态度、学科功力、持续发展、国际视野、敬业精神,让教师放眼世界,推进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真正让“综合”“个性”“潜能”“审美”“信念”“创新”等关键词在脑海里扎根。
1、发展目标
让教师在学科特色创建中,不断深化拓展自身教学特色与教学个性的彰显;同时要吸入并引进一定数量和比例的具有专业境界和合作精神的境外优秀教师,推进和磨砺教师在国际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拓展国际视野与胸襟,形成把握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进行特色化教学的建构能力,构建一支充满活力,在区、市各个学科有一定话语权,对学科教学改革能够提出独特见解的一流师资队伍。
2、 改革举措
(1)强化新教师成长的“三四五六”。努力把好教师入口关,推进新教师的校本化培训,让他们认识到面对现代教育对学科驾驭能力、研究能力、国际视野及学科英语运用能力、数字技术运用和探究性教学能力带来的挑战。新教师在短期内通过努力成长为骨干教师,应认真面对来自多方的挑战,把握未来社会发展必须明确的“方向、能力、心态、奋斗”四个方面重要性,具备使命意识、打拼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通过第一印象和人格魅力的感染、调整心态、服从学校规章制度、唤起对学校的荣誉感、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等六个途径来迅速实现角色转化。
(2)努力推进骨干教师、高端教师培养。推进一批优秀的教师获得良好的成长,是学校能否保持领先、一流的重要标准。学校将加强教师梯队建设,推进骨干教师基于实践的特色化培养以及高端教师教学风格与教学个性成长的培育,强化他们的学科功力与对外影响力。
(3)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与学生兴趣激活指导能力。学校将努力推进教师开展中外理科教材的比较研究,促进教师参与国际交流,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了解世界名初中的教学经验与改革举措。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兴趣激活与潜能开发,学校将强化教师在指导学生兴趣培养上的能力,使教师成为学生兴趣培育、潜能开发的引路人。
(4)推进教研组文化建设,加强对学科教学质量提升规律的研究。在弘扬教师教学个性的同时,注重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推进教研组文化建设,抓好统一备课、统一教案、统一进度、统一要求四个统一,强调教师要加强学科教学质量的自身规律研究,鼓励教师撰写有自己的学术专著和论文。
六、教改实验经验引领义务教育发展
大力推进教改实验,取得能为义务教育发展借鉴的经验,是学校走向引领的关键衡量指标。学校将在教育转型综合改革实验的推动下,大力推进教改实验,力求引领上海市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 发展目标
学校以课题引领与项目驱动为抓手,坚持先行先试、联动超前、注重衔接、深化内涵的方针,积极探索有高校专家学者、市级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上中教师参与指导的跨区域人选、跨学科交叉、多门类并举、多层次推进的教改实验,努力做好人才培育衔接、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校课程系统、学生学习指导、托管体制深化、学科特色平台创建等方面的教改实验取得突破。
2、 改革举措
(1)推进初中与知名高中在创新人才早期培育衔接的实验研究。将有潜质学生的教育与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紧密结合起来,关注不同阶段教育的早期衔接,是华育中学创建上海市领先的名校必须拓展的重要内涵。为此,学校将广泛推进学生的兴趣培育,创设学生广泛涉猎的舞台与空间,及早关注他们的潜能识别与开发,推进他们的创新意识与感兴趣学习领域的整合。
(2)推进初中生多元个性保持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一体化实验研究。强化学生学业提升与以学生德育为核心的思想维度,以可持续发展、个性化发展、创新性发展为导向的智能维度,以体验为特征的行为方式维度全面拓展的深化研究。在“品德发展水平”上,特别重视学生的理想信念与人格品质的培育。在“学业发展水平”上,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评价。在“身心发展水平”上,将“审美修养、情绪行为调控、人际沟通”提到应有的高度。在“兴趣特长养成”上,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多样性与学生的爱好、兴趣与潜能的培育。在“学业负担状况”上,充分关注学生主观感受与想法。
(3)推进基于国际视野、实践智慧的教师专业发展实验研究。学校将推进教师充分利用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这一平台,促进教师在实践比较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尤其是加强对学生兴趣激活、潜能开发的学习指导能力,充分发挥名校教师专业发展对学生素养持续发展的强大引导力量,推进教师育德能力、增强教师的学科功力、提升教师人文修养与信息素养,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的交流与研究。
(4)推进阶梯式课程建设与创意性教学特色创建的整合实验研究
华育中学将抓住上海市推进民办学校特色化建设的契机,以阶梯式的学校课程体系建构为突破口,把学校课程项目建设作为十分重要的驱动力量,发动全体教师,并积极与高校专家学者等进行实质性合作,从基础型课程的学科教学纲要与各学科应当拓展的发展内容开展研究,努力推进特色学科、创意性教学特色创建与现代技术平台的整合探索,促进教师、学生基于数字平台的教学方式革新,包括网络学科教学平台、教学资料库建立与教学管理系统等,促进学生具有数字化生存、发展与创新的素养基础。
(5)推进以托管公办紫阳中学为契机的办学机制改革实验研究。学校将充分抓住托管紫阳中学这一契机,促进学校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优化整合,进一步推进法、理、情管理机制的营造,在民办学校托管公办学校的优质教育拓展中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经验,包括学生流动、教师流动策略等。
第三部分 保障系统
学校发展的保障系统,主要从现代管理机制的营造、学校优质文化的构建、多元资源的凝聚与利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法理情融合的现代管理机制引领学校持续走强
学校管理应从传统意义上“学校是单位”的概念上升为“学校是组织”的意识,健全学校组织系统是现代名校发展的动力保障,要努力构建高效能学习型组织与高绩效管理型组织,注重以法理情的融合推进学校走强。
1、发展目标
为促进学校的现代高效管理,华育中学将从学校实际出发,完善管理组织、提升管理效能,推进“以人为本,依章办事,诚信合作,和谐发展”的理念落实,形成法、理、情的管理机制,形成高效能的学习型与管理型组织体系。
2、改革举措
(1)努力推进高效能的学习型组织构建。学校将努力建立师生发展共同体、教师教学研究共同体、学生学习共同体,促进学校各组织成员相互合作、共同进步,促进自我超越、整体效能、共同目标、团队学习、系统思考,持续推进学校从学习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强化法、理、情相辅相成的管理机制。一所现代学校,没有规章制度是不行的。让共同遵守的规章来推进学校管理的情感维系、权力维系、制度维系。规则在先,程序操作,机会均等,携手共进。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奉献与获取的关系,在分配制度上的劳动质与劳动量的关系,形成“能上能下,合理流动”的教育人力资源优化策略。法,是我们通常讲的“法则、规矩、制度”;理是我们通常讲的“道理、理论、事理”;情,是我们常常讲的“人情、情感、情谊”。在学校管理与事务处理的过程之中,三者之间,法是第一位,先要把法则、规矩、制度讲清楚,然后在处理事情时再看是否合理,最后看是否合情。
(3)完善职能部门以及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学生处独立设办公室,分管学生德育。总务负责物资采购、维修、工程、整洁的工作;有关学校财务报销审核、人事、劳动工资、文书档案、网络与接待归校务办。学校招生、教学、竞赛、图书馆、实验室归教学处。学校将充分发挥校务委员会的集体决策作用与家长委员会的沟通协调作用,进一步推动学校管理制度的健全。
(4)优化组织系统与人员激励的评价系统。学校将根据校物流、人流、资本流、技术流、信息流的流动与集聚来考核各部门的分工、合作,强调能级授权、集体矢量最大、群体需要趋势导向、把握激励因素。注重对教职员工的劳动价值科学认定,成员的劳动分配按质核算份额应超过按量核算的份额。
二、激励优化高效引领校园文化韵味彰显
浓郁的学校文化积淀是现代名校的基础,学校应注重自身传统的弘扬,以及核心竞争力、影响力的培育,为此学校将在延续上中优良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华育自身校园文化的构建,彰显华育中学独特的文化韵味。
1、发展目标
注重自身富有特色的学校个性文化彰显,提炼自身的学风、教风与校风,注重在校园文化创建中注重中西文化融合,博采先进文化精华,注重学生个性张扬,强化一流意识,提升在教育领域的发言权。
2、改革举措
(1)注重上中文化与华育文化的沟通与衔接。学校将在认真分析上中文化的基础上,对华育这十多年来的文化进行提炼与深化,强化年级之间的相互沟通、衔接,充分考虑初中教育文化自信体系的一体化与序列化,注重整体提升。
(2)关注学校整体特色与年级、学科特色的匹配。各年级的特色、学科教学特色要与学校整体特色文化匹配,注重分工、合作以及教育内容上的整体设计,如围绕创新素养培育,如何推进学生乐趣、兴趣、志趣的系统培育。同时,关注
各自特色的提炼与提升,彰显各学段的个性。
(3)促进学校与其他名校的交流与互惠。加强学校与国内外其他名校的交流,增进互惠,共同开展国际课程与国内课程的比较研究,形成持续的交流往来,提升学校在交流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4)认真处理好国际与国内沟通的关系。华育中学要成为上海领先的名校,就必须把握国际化大都市的特征,海纳百川,既要扩大对国内的示范、辐射,而且要扩大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地位,拓展国际合作的空间,提升教育交往的层次。
三、多元资源优势互补引领学校资源开发新格局
学校资源优化是学校实现高效发展、引领发展的重要保障,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让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学校内外部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学校资源开发的新格局,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1、发展目标
学校注重充分激活内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资源,关注对内对外的协调,促进学校教育资源的持续、不断地优化,形成“人才共育、资源共生、特色共建”的发展氛围。
2、改革举措
(1)形成以上中、社会专家为主的社会资源智库能量。作为上海中学初中教学基地,学校将尽最大的能力利用好上中与国际部的资源,充分借助上中骨干教师与国际部的比较研究力量,推进学校支撑外力系统的形成,拓展社会资源智库能量,为学校提供智囊服务。
(2)强化部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合作意识与奉献意识。服务意识是定位,服务有不同的级差,主动还是被动的服务,效果就不一样;质量意识是目标,服务的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工作的一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敢于奉献。各部门要以四个意识为出发点,推进资源的利用与协调。
(3)深化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在进一步优化数字技术环境的同时,大力提升网络环境下的管理与教学效率。完善校园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大力推进数字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基于数字平台的教学与评价、学习与管理,促进学校信息沟通渠道畅通、数据库资源共享与基于网络的教师团队教研、师生交流良性互动,提升管理的效能与基于统一数据分析的管理决策。
第四部分 行动计划
一、学校管理行动计划
1、学校管理必须能够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全天候、高质量、服务型保障。
2、关注后勤服务人员业务水平与思想境界的提升,树立二线人员为一线服务的奉献精神,树立全校一盘棋的思想。
3、拓展管理团队的视野,汲取上海中学的丰富管理经验,营造法、理、情结合的管理机制及以质效为核心的管理评价体系。
4、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不断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尤其关注对教职工的激励机制。
5、关注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的整合,构建整合学校教学、管理需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二、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
1、建立初中理科国际课程教材研究小组;利用外籍教师资源,推进外教与中教的优势互补。
2、搭建多元平台,推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使得教师教育教学的国际视野与学校特色得到良好融合。
3、内化教师的思想境界,让教师成为学生志趣激活的引领者,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学科名师。
4、关注教师“一专多能”与“三基(人文基本功、学科基本功、信息基本功)一特(特长与专长)”的发展,在上海市初中教育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5、强化教师基于绿色指标与综合评价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的树立,形成良好的教研组等级评比制度。
三、课堂教学变革行动计划
1、按照年级实施不同课程,进行分层次、创意性教学改革试点,尤其在数、英、语、计算机等课程教学方面初步形成特色,在颠覆性的课堂,创意性的教学上有所突破,形成主要学科创意性教学的基本框架。
2、建立基于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搜集机制,形成更具科学性的教学评价方式,将社会优质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与评价机制,与部分高中、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建立实质性联系,共同推进教学与评价变革。
3、推进“学科育人•德智交融”为主题的学科教学研讨会与公开课,提炼各学科的华育中学学科育人特色。
4、加强初中生学科探究教学与基于数字平台的学习研究,,探索在数字化环境下教学改革的新方式、新途径、新思路,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新模式。 5、推进研究型学科教研组建设,在教学与基于实践的研究上融为一体。
四、学生德育行动计划
1、关注学生的德育体验平台的创设,抓好专题活动教育,将“立志、素养、服务”这一德育思想在学校实践中得到充分贯彻与创设多样化的载体。
2、形成5-10门学校德育特色课程与教材的编写思路,深化华育中学德育课程、活动的序列化探索;形成具有华育中学的行为规范教育标准。
3、召开华育中学“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化德育研讨会,推进家长讲师团的构建,在挖掘家长资源教育学生上形成体系化。
4、在德育队伍建设上形成内外互补、优势整合的多元渠道。
5、加强对华育中学德育特色的总结,提炼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学校德育引领作用初步显现。
五、示范辐射作用行动计划
1、利用大型研讨会的形式推进示范辐射。如颠覆性课堂设计研讨会、创意性教学改革研讨会等。
2、建构并完善与华育中学课程体系相匹配的个性化教学要求及多元、分层的评价方式,取得广为认可的教学改革成效。
3、加强以“学科思想与方法”为主题的学科教学讨论,力争在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科技等学科教学上形成品牌。
4、进行利用数字化环境下教学模式变革的实践研究,初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课程教学模式。
5、华育中学各学科特色成型并在上海市初中教育中发挥引领作用,实现学生学业水平提升与个性潜能开发齐飞。
六、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计划
1、借助上海中学国际课程的实施经验,组织教师认真研究国际主流教育的基本思想、内涵和做法,将其中的先进元素整合到我国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阔了办学与育人的国际视野。
2、将国际理解教育融入学校的课题体系中,开发促进国际理解与多元文化交流的科目与模块,让学生选择学习,促进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增强国际理解。
3、加强与海外名校的合作,增加学生出国交流、访问的机会,注重促进学生对国外文化、生活、教育的认识
4、关注骨干教师进修和考察培训,重点放在教师学科国际视野的拓展与专业的提升上。
5、以国际一流名校为参照系,借鉴上海中学国际部“法理情”结合的管理机制,推进学校管理的现代化、国际化。
第五部分 实施评估
一、基本步骤
第一阶段: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为初步实施阶段。
第二阶段: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为全面落实阶段。
第三阶段: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为发展提升阶段。
第四阶段: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为引领升华阶段。
(各阶段的发展任务实施要点以及保障系统实施要点详见附件)
二、发展评估
建立华育中学推进发展规划专家学者的智库,实施全程的指导、参与、推进和引领。成立专门的7年发展规划评估小组,小组成员由校长室与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各类工作委员会的代表组成。
该评估小组负责对7年发展规划的内容与实施情况进行及时的发展评估,形成阶段评估报告,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对学校发展规划进行修订完善。
三、组织落实
学校将充分调动内外资源,促进7年发展规划的落实,将各项任务具体分解到相关部门与人员负责协调落实,建立健全规划落实的激励、问责制度。
加强对7年发展规划的持续学习、宣传、更新,促进全体教职工理解7年发展规划内容,并利用朝着规划引领的方向实践、发展、提升。
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
201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