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辛讲座后感

2010-10-14 作者:预初(3)班 梁家铭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2010年10月13日,著名作家叶辛前来我校开设讲座《阅读与写作》。预初、初一部分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学生都表示从讲座中收获很多。

 

《阅读与讲座》听后感

预初(3)班  梁家铭

    今天,著名作家叶辛老师到我校来开展《阅读与写作》的专题讲座,听完后,我很震撼:在他们那个书籍十分匮乏的年代,他把书当成了宝,而我家里那么多书,我却连翻也不愿翻。
    讲座里,叶辛老师说的二句话让我非常难忘:
    第一句话:“要有计划地借书与阅读”
    比起叶辛老师小时候有计划地去借书,我的借书却是毫无规律,主要听别人介绍,随意看,不看它的文学性,只要好看就行。而这次讲座后,我认识到读书,不仅要看故事,而且要学习里面的修辞手法与一些精妙的话语,还可以去摘录一些喜欢的语句,为以后的作文积累材料。所以,我以后一定会有计划地去借书,不会再盲目地随意借。
第二句话:“写作文,结构最重要”
    比起叶老师讲的一章一章有条理的写作,我在这一方面,做得最差,往往是一段写完,才发现有不少想写的没写,而在后面的内容里补上,又会觉得很突兀,先后的结构没分好,总使我的作文等第下降。所以,我认为以后写作文,先要把文章大致的架子搭好,再把每小节的结构与条例想清楚,然后再去写作,这样才能做到写文章时有条不紊。
    从叶辛老师讲述的故事中,还有一处令我十分有想法:在那个以当工人、农民为荣的年代,叶辛坚持自己作家梦,当时面对同桌的指责,老师的批判,找不到工作,生活窘迫的情况,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毫不动摇、勤奋刻苦,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让我自己悟出一个道理:有理想就要坚持,不要管别人说什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这一次讲座,让我懂得了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学会有计划地去阅读,还让我知道了写作文,作文结构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理想不是想出来的,是要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做出来的。真希望明年也能听到叶辛老师的讲座,让我有更多的感悟、更大的提高,衷心地感谢叶辛老师对我们的教导。

 

听《阅读与写作》讲座有感

预初(8)班 孙思隽

    叶辛,一位有名的作家,担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今天的讲座课就是由他来给我们上。
    在讲座课上,叶辛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他初中时候的故事。
    叶辛老师的初中生涯是在徐汇中学度过的。那时候叶老师十分喜欢看书,可图书馆一次只可以借一本书。有一次作文比赛,叶老师拿了全校第二名,当时他只有初二,而第一名却是一个高三的同学,所以校长在叶老师的借书卡上签了一个名,当时叶老师十分奇怪,后来问了图书馆管理员才知道,原来借书卡上有校长的签名,一次就可以借十本。叶老师高兴极了,每次进出图书馆手中都抱着一叠书。叶老师风趣幽默的话语,告诉了我们第一大要素——多读书。
    还有一次,语文老师让大家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并将好的作文在班里宣读,可是叶老师的作文却没有受到表扬,因为那时叶老师的理想与别的同学不同,他想成为一名作家,为此,他的评语还很难看。
    在叶老师中学毕业的时候遇上了“文化大革命”,他便去了贵州山乡插队。可叶老师还是忘不了书,因此,他比别人多带了两箱书。贵州的天气不如人,几乎天天下雨,别人都没事做的时候,叶老师便看起了的书。可没几个月,带来的书也看完了,怎么办了?叶老师便开始写日记。于是,第二大要素也体现出来了——写日记。
    在贵州的这段丰富而又跌宕的经历使他和文学结了伴。他将《红与黑》这本书读了七、八遍,然后模仿这部小说的结构,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达成了自己在初中时期的理想。
    冰心曾经说过:“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句话不正体现了叶老师的读书经历吗?
    今天叶老师不仅讲了他的经历,还告诉了我们怎样去读好一本书:“要了解书的内容,要加上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还告诉了我们,要想成为一位作家,要从写日记开始。
    今天的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叶老师的教导将使我终身受益!

 

汲取专家精华 提高写作能力
——听“阅读与写作”有感

预初(2)班 康宇喆

    2010年10月13日中午12点30分,预初与初一的部分学生聚集在四楼多功能厅内,听叶辛老师的讲座——阅读与写作,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也深有感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首先,叶辛老师讲述了他初二年级时的一次校作文大赛,他获得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校长允许他一次性借十本书,这激发了他对阅读更大的兴趣,叶老师说道:“读书要有兴趣,才能深入地去读一本书,才能读出自己的理解。”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对读书感兴趣,这是读好书,写好作文的基础,在基础之上,我们应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理解,读出自己的韵味和思考,这样,才可能在阅读方面取得进步。

    读书就要多读,细读,反复读

    叶老师讲到他下乡去时比别人多带了两箱书,并在其间把这些书深入地读了很多遍,叶老师鼓励我们多读书,好书要反复读。正如叶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在读一本好书时应该通读,细读,反复读,也可以做一些读书笔记或者内容摘抄,对自己知识的积累量进行扩充。更令我吃惊的是,叶老师在讲《红与黑》时不仅知道所有章节写的是什么,而且居然能流利地背出第一章开头第一段的景物描写,而在我们的阅读中,景物描写往往是许多人觉得读起来烦而跳过的一部分,可见叶老师读书的仔细与认真,但只有多读,细读,反复读,才能深入理解与探索。

    学会仿写

    叶老师说道他开始写小说时是仿写《红与黑》中的章节的,他看似刻板地将《乡村》对应《小城》、《村长》对应《市长》引来同学们的笑声,但我却发现仿写正是可以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抓住句式表达,段落结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等多个方面进行仿写。仿写如同一根拐杖,刚开始时需要扶着,到后来越来越熟练,越来越熟练,最后扔掉拐杖自己走,就算是在写作技术上的飞跃。所以说,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仿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叶老师的讲座虽然时间不长,但它像一缕清泉,澄清了我的思路,相信它会让我受用终生,我一定会按照叶老师说的去做,培养自己在阅读方面的兴趣,阅读时多读,细读,反复读,并学会仿写和运用,争取在阅读与写作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坚持——叶辛讲座听后感

初一(8)班 陶元杰

    人生最容易的是什么,是树立个人的理想;人生最难的是什么,是实现自己的理想。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听了著名作家叶辛老师的讲座。在叶老师生动幽默的语言背后,我仿佛看到了他艰辛、坚韧的不平凡的经历。
    叶老师一定很早就喜欢上了写作,因此当他可以在图书馆一次借十本书的时候会那么高兴,所以,他把成为一名作家作为自己的理想,也是那么顺理成章。可是,当他把自己的理想写进作文的时候,却得到了差评。我想,在当时这对他一定是个不小的打击。面对挫折,叶老师没有放弃,依然孜孜不倦的在书海中畅游。
    中学毕业的叶老师正赶上“文革”,叶老师也像当时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将要踏上远赴贵州偏远山乡插队的路途。可是,有一点他与众不同,他比别人多带了整整两箱书,而当时却是那个读书无用论的特殊年代。多年以后的今天,叶老师说起那段经历,没有强调对故乡的留恋,没有讲述对亲人的思念,独独说起了那两箱书,书已经变成他生活的一部分。虽然环境艰难,但我想,每当他拿起书的时候,心里一定是纯净的,美丽的。
    再多的书也是看得完的,更何况对一个嗜书如命的人而言,只有区区两箱书,叶老师会怎么做呢?辛苦的田间劳动一定是很累的,每每从潮湿泥泞中拖着疲倦的身子回来,他又会怎么做呢?“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不亦悦乎!”这两句话,可以说被叶老师演绎得淋漓尽致,从把《红与黑》看了八遍,到坚持写日记,他始终如一的行进在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上。
    听了叶老师的讲座,我对他的经历赶到了震撼。意想不到的挫折、恶劣的环境、匮乏的条件无一不在考验着叶老师追求理想的决心,每一次的关键时刻他都选择了坚持。正是这种坚持,才造就了后来的一系列的优秀作品。
    叶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方法和条件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对理想百折不挠地的追求。

 

DSC_0076.jpg

 

DSC_008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