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改革,小心“耕作”——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2010-05-28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课堂是教师们传道授业解惑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阵地,教学手段的改革就是体现在课堂上的。我校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全面采用比较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正视学生的差异,挖掘学生的潜能,力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一)研讨式教学,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学校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授课方式。在实践教学中,我校教师们总结出了一条研讨式教学方式:
    第一步:指导学习;
    第二步:自主探究;
    第三步:小组交流;
    第四步:大班讲评;
    第五步:总结提高。
    学生们普遍反映:这样的授课方式一改在原来课堂中,教师居于独立支配地位,学生被看作被动接受客体的“注入式”教育模式,师生之间在课堂上产生更多的情感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容易激起学生求知的主动性。这种研讨式授课方式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
    (二)多媒体教学,化枯燥课堂为趣味学习
多媒体教学对促进学校教学整体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我校的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设备。除部分学科,因学科原因不便进行多媒体教学外,我校教师都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采用课件教学。这使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充满吸引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分层次教学,化一枝独秀为全面进步
    “分层次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打基础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教师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里最充分地展示并发展自己的才能。
    分层次教学就是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上课让他们回答“易组”的题目,回答对了及时表扬,回答错了表示可谅解,对学困生及时鼓励,对于举手的同学优先照顾学困生,优先提问,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总之,对他们注重情感教育,以情促教,用爱心唤醒学生的信心;用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用耐心培养学生的恒心,使差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对优等生加强科学方法的指导。当他们做对时,更要多加激励。
    同时,要抓好“两头”,但更不能冷落“中间”。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把他们带动起来,让他们转化到“优生”的行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