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做人,是一个太大的题目,而在学校的集体生活,自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03届4班作为华育的第一届数学班,是一个特点很多,缺点不少的班级,从某些方面来说,的确没有为学弟学妹们开个好头,有很多错误,我们直到各奔东西也没有改正过来。但是,这个集体的包容与和谐,这个集体的活力与凝聚力,却至今使我感动。
我们是和华育一同成长起来的一届学生。记得初入学时,整个学校只得借住汾阳中学的一层楼面,升旗仪式和体育课等都得和汾阳的同学一起进行;记得我们作为唯一的一个住宿班,上中食堂要单独为我们开伙,晚自习的教室换了又换好像打游击;记得由于无前例可循,关于数学课是否分班,奥数小班有何特权,所有人也一起走过了长长一段摸索的路。但这些看似不那么一帆风顺的过程只是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都更加紧密——我知道直至今日,很多同学在需要选择的时候,仍然会征求信任的初中老师的意见;而老师们也会主动关心大家的近况——并不是所有的师生都能如此吧。
想了很久,要说出一件具体的事例,时间地点人物,其实很难。我一直很感谢当年的许多老师,感谢的不仅是他们的“所为”,恰恰更是他们的“无为”。感谢他们在面对我们这样一个多少有点特殊的集体的时候,一直相信我们都是好孩子,没有大惊小怪没有上纲上线没有步步紧逼,给了我们空间去选择和承担自己的选择,去自省和在自省中成长。他们并没有手把手地教我们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但其实那些道理并不需说,人人都懂;如何做到,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更何况,他们一直就在我们身边,用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具体行为,用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道题,来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做人。
前几天我们刚刚举行了十周年聚会,所有在上海的同学们,还有当年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四十多个人济济一堂,好像十年后我们交出的一份答卷。向前看,行将毕业,大家有的已经开始实习找工作,有的忙着为继续深造做准备,各自不同的人生都已在规划之中,大家都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前途。然而,向后看,那一夜忙着合影、敬酒、汇报的我们,只是一群记得那四年,珍惜那四年的孩子。我想,口说无凭,只希望再过几个十年,我们依然能骄傲的交出我们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