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动态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领导班子建设 党群关系 党风廉政建设
《扶不起的阿斗》听后感 [2016-04-11] 作者:系统管理员

讲座一开始先介绍了东汉末年时期蜀汉的后主刘禅,他在战火中出生,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说到“扶不起”,那么一定就是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刘禅投降魏国之后,竟说出“此地乐,不思蜀”这样荒唐的话来,可真算是“扶不起”。但是,接着老师讲到了刘禅扶不起的两个原因。一是其父刘备的顾虑。众所周知,刘备对这个儿子并不是很看好,所以在临终前将他托付给诸葛亮。老师在此举了另一个例子作为对比,比起刘备的谆谆教诲,枭雄曹操临终前告诉儿子曹丕的,是让他在公务上继续保持现在这样。这说明了什么,曹操对自己的儿子十分放心,而刘备的顾虑导致他再三嘱咐自己的儿子。就是在这样的顾虑之下,刘禅失去了历练的大好机会。二是刘禅自己的思想。蜀汉以“仁”为凭立足于三国时代,但刘备的目的是光复汉室,相比起刘禅,他更具有野心,也不得不具有野心。而刘禅,他没有这样沉重的使命背负,他也只是希望自己的子民能安居乐业,至于是否在他的国家内,并不重要。因此他选择在处于劣势的时候果断投降,看似没有骨气甚至懦弱,实际上将流血减少到了最小,也是一种爱护子民的体现。也许刘禅真的扶不起,但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是个英雄。(17115 徐琤)

建议与意见:希望能增加更多对于史料的解读(17115 徐琤)

 

 

刘禅,蜀国后主,安逸享乐,颓唐,不思进取 ……这是人们在读完《三国演义》后所对他的印象,然而刘禅真的就是那扶不起的阿斗吗?在听完扶不起的阿斗讲座后, 我对这一历史人物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想到他就这样默默的被人们误解了几千年,心中不禁为他感到一丝同情与惋惜。其实,刘禅扶不起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条:

  1. 并非刘禅扶不起,而是刘备不想扶。记得在刘备将要病故时, 他给刘禅写了一封遗书,但语气中缺充满了对刘禅的不信任,甚至说如果刘禅不聪慧到话,可以让诸葛亮取代他的位置。可见刘备一直对自己的儿子一直都不信任,更何况让他来统领蜀国了。因此,在刘禅上任后,旁边一直都是有人辅佐,先是诸葛亮,后是费祎,蒋琬,姜维。可以说刘禅几乎没有自己展现身手的时候。
  2. 刘禅扶不起其实是罗贯中的有意塑造,因为罗贯中本人是倾向蜀国光复汉室,一统天下的,但历史上蜀国缺最终被魏国打败,所以需要有个人来这里背黑锅以解释蜀国为何会失败。于是,罗贯中决定让刘禅来被这个黑锅。如《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北伐把魏军逼到长安城内,形势大好,马上就可直突洛阳,但刘禅却因听进谣言而把诸葛亮召回,使蜀国错失大好时机。但在真正的历史上,凭蜀国那时的实力是绝不可能把魏军逼成那样的,所以说这一段可以说是罗贯中编出来的。
  3. 刘禅扶不起是因为他已深知仅凭当时蜀国的实力,是绝对无法与魏国抗衡的。并且长期的北伐已经使蜀国民心不安,士兵也已疲惫不堪。是经不起再战斗的,如果坚持抵抗的话只会烙下血流成河的惨剧,所以刘禅打开城门向魏国投降,使蜀国能免遭一难,获得和平。

所以说,刘禅并非扶不起,而是他自己有他独有的为人处事之道,在听完这个讲座后,他的形象在我眼中焕然一新。(17178 段智瑞)

 

 

第七周的第二课堂上,我们学校有讲座活动。我去了田老师开的《扶不起的阿斗》讲座,在这个讲座中,我们开拓了视野,田老师生动的改变了我们对刘禅的看法,她通过讲阿斗的少年表现,即位后的表现,让我们对刘禅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原来刘禅不是如我们熟知的乐不思蜀的一小个片段中的忘恩负义,没心没肺有十分幼稚的人,他之所以会乐不思蜀只是为了保全自己,讲座运用了三国志中记载的刘禅与三国演义记载中的刘禅的对比,让我们明白了大家说刘禅差多半是出于对蜀汉的追思和对刘备诸葛亮等人的怀念,而不是事实,这更深刻的提醒我们三国演义只是艺术作品而不是史实。(17172 王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