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动态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领导班子建设 党群关系 党风廉政建设
基因组中的可移动元件——华育中学特聘教授系列讲座 [2023-11-20] 作者:系统管理员

2023 111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博导、上海市浦江人才获得者王露研究员,为华育学子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科普讲座,主题为基因组中的可移动元件

王露研究员主要从事基因组中可移动元件的生理功能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进化过程中可移动元件实现其在基因组中大量扩增的机制以及生理条件下可移动元件激活天然免疫系统抵抗外源病毒入侵的功能。

讲座刚开始,王露研究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地球上有多少物种?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答案各不相同,有说十万的,有说十万亿的……最后王露研究员揭晓了答案,共约870万,其中约220万在海洋中生活。从这一问题中,他引出了物种多样性这一概念。物种的多样性,是由遗传信息(基因组)决定的。他提到,1990年面世了一项跨国际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其中的合作国家包括中国,被称其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

基因组会发生改变吗?会。在宏观的进化现象和有遗传病的产生中,我们体会到了遗传信息的改变。王露研究员用视频向我们展示了几亿年的进化过程,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再到鱼、两栖动物、哺乳动物,最后古猿离开高树的枝干,在麦田里直立起身成为人类向前走去。遗传病是遗传信息改变而引起的疾病,辐射、药物、感染可能导致遗传病的发生。可移动元件在人类基因组中约含有50%,这类元件在人体基因中的跳跃也可引起人类遗传病的发生。

王露研究员又向我们介绍了可移动元件的利弊与功能:让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失去尾巴,决定葡萄和橙子的颜色,使英国灰鹅、南极虾等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但也能引起血友病等人类疾病。最后,王露研究员播放可移动元件的首个发现者Barbara McClintock的生平视频,呼应了讲座刚开始的玉米图片。这位198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正是倾其半生心力于玉米遗传信息的研究上。

最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在将来人类基因的改变方面提出了问题,其中引用提及了核污水带来的辐射、刘慈欣小说中现象等内容,充分体现了华育学生的渊博多识。王露研究员从专业的角度针对前景一一解答。

可移动元件虽然不起眼,却与每个人的生命躯体息息相关,而且具备潜在的改造应用前景。这次讲座让华育学子们受益匪浅,近距离了解感受了基因组的魅力,增进了师生们对于可移动元件的了解。愿华育学子都能秉持对科学的热爱与信念,成为国家需要的创新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