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论文展示(之三)

2012-08-30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时下,穿越剧在银幕上非常流行,但未必依据真正的史实来演绎。为了帮助学生辨别并学会用审慎的眼光来看待“穿越”,老师布置了有关“穿越”的历史小论文题。
    本题要求学生根据历史课所学,在运用史实的基础之上加入适当合理的想象,描述“穿越”后的遭遇或者见闻,文中必须包括至少三个明显的历史信息(例如:事件、政策、时代、工程、作品、人物……),以第一人称“我”来描述。


我的唐朝商旅

初一(8)班 阮辰阳

    我出生在一个商贾世家。从小,我的父亲就开始激发我做商人的潜力。他时常告诉我:“我大唐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当今最富庶、最文明的国家之一。而唐朝生产的空前发展也促使国际贸易大为增加,我们中国人到外国聘问、经商的络绎不绝。儿子,你的前途一片光明啊,好好努力!”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青年时期,我有幸随父经商。记得有一次,我很荣幸地遇到了阿倍仲麻吕,他于开元五年随遣唐使来唐朝留学,成绩十分优异,和许多诗人都有交集,在唐朝算是数一数二的人物。我的父亲当时也正频繁地和日本人进行贸易往来,他推了推我,说:“这是你的第一次实践,我给你一些佛经、法帖和诗文集,你去和那些晁衡(注: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的中文名字)的下属做交易。”没想到,还没等父亲的话说完,街坊那头窜出两名商人。我跟在爸爸后面不紧不慢地朝着那两名商人走去。
    爸爸问:“感问两位商人是晁衡之随行团可否?”
    两名商人看到我手上的货物就两眼发光,他们十分急促地说:“幸会幸会,先生所言即是。敢问先生,汝儿手中佛经可易乎?”
    我想: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我当机立断地说:“当然可易也。”说着就将手上的东西奉给了他们。
    他们也不敢怠慢,连忙拿出一些珍贵药材和铜钱,郑重地说道:“多谢公子和先生,请收下我这微薄之礼。”
    我笑了笑,父亲也随即拍了拍我的肩。我对第一次的经历感到十分满意。
    从此,我就踏上了我的商人生涯。我在京城开了一家杂货铺,供百姓来买。同时,我与新罗人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我时常会与他们在物产、药材、手工业品和书籍方面得到交流。
    到了壮年时期,由于我十分的优秀,于是许多商人都想与我一同做航海贸易。上次,我与一位举世闻名的商人渡船到达了大食国。那边的当地商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将一些中国书籍、丝绸、工艺品、造纸术传播到了那里,他们则回馈给我们数不尽的香料和珍贵的象牙。此后,我经常远渡重洋,参加了许多次贸易活动,经验也更加丰富。
    可是那知,当我满怀梦想时,一场大病阻挡了我。那几年我真是苦不堪言,只能天天卧在床上喝药。大病初愈后,我也只能做一些小生意、小买卖来混日子。
    转眼间,我已步入老年。奄奄一息的我最终还是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来实现我的遗愿,那就是通过“丝绸之路”。我拄着拐杖缓缓前进,却没有停止脚步。几个月后,筋疲力尽的我终于挺着到达了波斯。在那里,我与波斯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我还成功地带回了当地的金币和名酒“三勒浆”,以及当地的药材。这也算是我最后一次远游。
    回顾一生,我感慨万千。我作为唐朝的一位商人,见证了唐代中外经济、文化贸易交流的高潮时期,也见证了一个帝国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贸易。只有这样,我才觉得唐朝能永垂不朽。我是时候该安息了……

点评:这是一篇充满趣味和智慧的小文章。作者模糊了商人的具体身份和名字,给自己遭遇阿倍仲麻吕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背景。文中出现了相当丰富的唐代信息:遣唐使来华、佛教传入日本、繁荣的国际贸易、海上和路上丝绸之路……,加以磨砺,这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我成了隋朝书生

初一(2)班 盛一洲

    现在,各种“穿越”电视剧层出不穷,甚至有人在现实中搞穿越。我也心痒痒的,打算乘着时光机,回到过去,好好感受一番古代情趣。
    本来我选的目的地是清朝,因为我觉得能穿越到清朝已经很不容易了,可一不小心设定错误,竟然“飞”到了隋朝。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反正安全穿越到古代了,就已很让我欣慰了。
    当我刚走出时光机,就被一大堆人团团包围了。糟了,我忘了换装,自己被看做了“外国人”。大家在我身边嚷嚷: “此乃何方来客?”我心惊胆战,怕自己被抓起来,那就麻烦了,毕竟我还得回去。忽然听有人大叫:“作甚?”只见一个人高马大、身材魁梧、身着监工服饰的人出现在我面前,并对大家嚷起来。我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只好把古文字典拿出来翻。哦,原来他在说:“你们在干什么?还不快去干活!”我这才反应过来,当时隋炀帝正在修建一条贯穿南北的运河,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京杭大运河”。这是名监工,在监视工人修建开垦河道。看着民工们叫苦连天的呻吟与惆怅的面容,我不禁想到了隋炀帝的暴政,浑身哆嗦,吓出了一身冷汗。
    就在这时,那名监工走了过来,上下打量着我,露出惊异的神情。忽然,他目光聚焦到了我手中的词典,脸上露出笑意:“汝乃书生哉?”我拼命点头,并从身后的时光机里掏出了大量书本,装成一副书生样。那名监工说我应该参加科举考试。他得意洋洋地说:“这可是我们皇上开创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啊!你读了那么多书,说不定能中个进士,将来前途无量啊!”(经过翻译)
    科举考试?我心生疑惑,忽然想起来隋朝设立了科举制,通过此制度选拔人才。“或许我真的该去碰碰运气。”我想。自己来到这里,总该融入社会,体验一下隋朝人的生活。于是我进入了长安城,准备报名参加科举考试。到了长安后,我发现此时正值科举考试之时。人们如排山倒海之势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京城参加科考。在这混乱的场面中,我看到许多和我一样的年轻人,个个趾高气扬、信心满满;也有中年人,看似满腹经纶、能说会道;甚至还有老人,头发都已经发白,看样子是久经沙场,考了多次的人。各年龄各阶层的人都聚集在此,场面极为壮观!
    我在混乱中报了名。数日后正值科举开考,我参加了考试。我发现考试尽考些《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而这些正好是我擅长的,简直能倒背如流。我想:啊哈,怎么如此简单!怪不得书上说隋朝时的科举制还不完善。看来不仅体系不完善,考卷也不完善啊!考试很顺利,几日后放榜,得知自己竟中了进士。
    朝廷官吏说要把我分到尚书省下的吏部工作。这些省、吏是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的一部分。就是将朝政分配给中书、门下、尚书三个省,尚书下再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互相牵制。我查阅书本,发现这吏部啊是个做官的。嘿嘿,蛮不错,可以较其他部门工作有意思一些,但是我可不要做贪官,要做“包青天”这样廉洁公正的好官——虽然他应该分到刑部去了。现在想来,这个制度十分精妙啊。
    哎呀,我在想什么呢!难道我要在隋朝生活一辈子吗?趁着这一天休假,我逃出了官邸,到了运河边的时光机那里,又回到了现代。
    现在回想起我曾经到过隋朝做了书生,还中了进士当了官,我十分欣喜激动。而且这也使我的历史知识充实了许多,让我了解大量的有关隋朝的知识。下次再到另一个朝代看看!

点评:本文行文幽默夸张,选取了“隋朝初创科举考试”这一事件,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有人把科举称作是中国第五大发明。如果作者能再严谨些,多参考史料,对隋朝的科举制度有进一步的了解,一定会发现自己对于参加科举考试的部分描述还是有待商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