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2010-07-09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一)严格执行市颁计划,三类课程齐头并进
    我校明确认识到:课程计划是学校安排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依法严格执行市颁课程计划,科学制定并认真落实学校课程计划,是学校贯彻课程改革要求,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我们学校根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所规定的课程结构、科目配置及其课时数,以及每学年市教委下发的课程计划规定的周课时总量,结合实际认真制订、科学安排与切实执行学校课程计划。并且,做到:夯实基础型课程,刚性落实拓展型课程与探(研)究型课程,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学校加强拓展型课程和探(研)究型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培训与指导,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综合评价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二)开设第二课堂、讲座,建设立体的学校课程
    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学校组织各类讲座,为广大学生献上知识大餐。
    学校充分挖掘自身的教师资源,每一个教师开设讲座。而且,学校更邀请校内外知名的教师、专家来我校举办学术讲座。
    学生们纷纷反映这些讲座是专家学者思想精髓的流露,浓缩了他们的知识精华。在这里学生们聆听到了饱含智慧的讲座,体会到了一个个学术大师的为人为学为事的风采。同时这些与学生专业和实际相结合的论坛报告会、讲座不仅仅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深受学生们欢迎,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了政治觉悟。
    (三)寒暑假社会实践学生实习紧密结合,理论转化为实践,实践又上升到理论,实现自身飞跃。
    社会实践是认识自己、了解社会的窗口,是理论联系实际、完善能力结构的重要途径。广大学生纷纷表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有机会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才干。在学校学到的主要是专业学科知识,而这些知识主要侧重于理论的系统性和概述性。但未来社会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往往是综合的、复杂的、非典型的。这难免会造成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却又不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尴尬局面。学生们认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自己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准确定位,看到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不足;同时,这个过程也为他们创造了深入研究、勇于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机遇,从而有利于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校教育的另一个舞台——文化、艺术、体育活动
    文化、艺术、体育活动除具备活跃校园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还有重要的教育功能。通过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等形式,在潜移默化中熏陶了学生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艺术素养。
    学生们表示,开展这样的活动有助于他们提高综合素质。体现在:促进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巩固和延伸专业知识;形成和发展专业技能;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