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实招——《文汇报》头版头条报道“徐汇教育以‘百姓视角’实实在在惠民众”

2014-03-07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2014-03-04_09-32-13.jpg


编者按:
    以“办人民满意的好学校”为主线的徐汇教育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教育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源动力,徐汇教育更是众口称赞的“品牌资源”,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享受这份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家庭获得幸福,徐汇教育党工委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学校办学运行机制,始终在探索“高位、优质、均衡”的发展道路上砥砺前行……

    3月3日的《文汇报》就以“公共服务资源如何‘走下’地图”为标题头版头条专题报道徐汇教育如何团结各方资源实现“南北均衡化”发展,又是如何凝心聚力为办好老百姓身边的每一所好学校而不懈努力!
    《文汇报》专版链接:http://pdf.news365.com.cn/whpdf/20140303/WH14030301.pdf
公共服务资源如何“走下”地图
文汇报记者 顾一琼

    位育、华育等名校就在华泾,但每年有不少孩子“北漂”求学。南徐汇百姓向区委求助—— 公共服务资源如何“走下”地图
    一条小马路之隔,就是名校华育中学,但它向全市招生,自家孩子成绩不拔尖根本挤不进;几步之遥,是拥有全区“最高配置”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但老伴要看名家名曲演出还得奔到北徐汇,因为“阳春白雪不肯往南”……家住华泾镇的徐阿姨时常犯嘀咕:家门口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为何总是“够不着”?
    根据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徐汇区以内环线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湖南、徐家汇等五个街道,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南部为凌云、华泾等八个街镇,是近年来重要的人口导入区域,城中村散落,外来人口集聚,资源设施相对匮乏,与北徐汇的“高大上”相去甚远。
    徐阿姨的感受在南徐汇居民中有一定代表性。近年来,为了解决“北强南弱”的问题,徐汇花大力气为南部导入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但新的困惑随之涌现:地图上看,优质资源配置到位了;但老百姓谈起切身实惠,总觉得“差那么一口气”。
    范康新,华泾镇党委书记,百姓的抱怨在他这里演绎出了更为生动的版本。前几年,每到春天,华泾不少百姓都会集体“北漂”——到北徐汇“递条子”、“寻路子”,好让孩子挤进北徐汇的众多优质学校。这让范康新心里很不是滋味:“位育、华育就在华泾呀。”他坐不住了,来到区教育局找出路。
    区教育党工委书记王懋功也恰为此事烦恼。近年来,区教育局“填谷建峰”,推动教育资源重心南移,位育中学、华育中学、中国中学先后从北徐汇搬到了康健、华泾等南部地区,一批优质公立转制学校也设在了南部。“最好的学生往南走”在徐汇已成趋势。“光从地图上看,我们的任务完成得不错,南部的八个街镇都有名校覆盖。”王懋功指着地图,“但百姓的抱怨还是传到了我们耳朵里。比如说,华育搬到华泾,周边老百姓并不领情。因为华育招生,分数是硬杠杠,即便住在隔壁,成绩平平的学生也进不去。”
    “看来,我们的功课只做了一半。”王懋功与范康新两两相望,“细细推敲下,问题是出在了‘视角’上。”
    两位“老法师”抓住的这个症结,也是区发改委主任蒲亚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远不止硬件投入、资源导入。要实实在在惠及百姓,要求政府部门从‘地图视角’切换为‘百姓视角’。”
    带着困惑,华泾镇着手摸索突围路径。
    与区教育局联手,华泾探索“拓展名校实际服务半径”项目,发挥名校的品牌效应和辐射作用。比如,委托华育管理紫阳中学,向紫阳输出管理层及师资,确保紫阳的拔尖生每年有机会直通华育,插班就读;去年,请来建襄小学管理层经营华泾小学,又请徐汇顶级的科技、紫薇幼儿园分别托管印象欧洲商品房小区幼儿园及盛华景苑安置房小区幼儿园。“这才是身边的好学校。”留在华泾读书的孩子多了——以紫阳中学为例,原先地段生不足50%,如今上升到了75%。
    区文化局也与华泾牵手,设置全区层面的文化配送菜单,定期邀请北徐汇名人文化资源到南部巡演;同时,发挥南部硬件齐全的优势,为北部文艺院团排演免费提供场所,实现南北资源互通有无,力改“阳春白雪不肯往南”的窘境。
    眼下,“自选动作”能否上升为全区层面的“规定动作”,成了南徐汇居民和基层干部的热望:他们希望出台区整体规划,为这样的探索指明方向,保驾护航。
    ■区委回应 从“削峰填谷”到“填谷建峰”
    百姓的抱怨,基层的探索,徐汇区委书记莫负春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间。“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硬件均衡容易,软件均衡难。我们要注重有效服务率、覆盖率,提升服务品质和管理水平。”他回应基层,南徐汇的“积弱”归根结底缘于其历史上的发展洼地地位,与产业布局息息相关;因此,必须结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从高起点、高定位对南徐汇各项工作重新定位。
    他表示,实现南北资源均衡配置应瞄准“整体高位运行”目标——不是“削峰填谷”,即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将优质资源机械地“南迁”;而是要“填谷建峰”做增量,在引导优质资源南下的同时,牢牢抓住南徐汇的后发优势,大胆探索创新,形成公共服务的“南字号”。目前,徐汇正抓紧编制区层面的《基本公共服务规划》,作为推动下一轮区域整体发展的抓手,“推动优质资源覆盖、服务南部百姓,形成新的公共服务品牌和标杆。”
    区长过剑飞则回应,北徐汇的公共服务资源优势历经数十年积累,其基本模式是“政府办服务”;南徐汇的公共服务力量需要快速发展,必须鼓励市场力量参与,依靠市场机制推进,确保南部“高标高配”实打实。

(责任编辑:邵丹)